安徽建筑大学2020年人才招聘公告
一、安徽建筑大学简介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始建于1958年,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学校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省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省优秀教学管理集体、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
学校设有12个学院,现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艺、文、法、经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本科生17800人,研究生1500人。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42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877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60余人。拥有国家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5个,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
学校现有11个一级学科、4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3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安徽省高校智库。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6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多万册。
学校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凝练科研方向,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近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20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7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7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项。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并取得突出成绩。近年来,获得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8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600多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一等奖10项。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新工科项目2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
学校现有节能研究院、建筑科学研究中心、徽派建筑研究所等25个科研机构,拥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岩土勘察设计院、规划设计研究院、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建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校办企业,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基地。
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市招生。近年来,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新生录取分数线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足球比赛、“挑战杯”大赛、智能建筑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和各类建筑、规划、结构设计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800多项。
学校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已与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白俄罗、韩国以及台湾地区2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校是教育部认定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
学校坚持“进德、弘毅、博学、善建”的校训,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和“质量立校、创新领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走打好“建”字牌,做好“徽”文章的特色发展之路,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实现高水平有特色建筑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人才招聘计划
面向社会招聘第1、2、3、4类人才。
三、人才分类与条件
(一)第1类人才
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海外著名学术机构的外籍院士。
(二)第2类人才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前7)、二等奖(前5)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获奖者等。
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教授职务或相当职位的专家学者等。
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三)第3类人才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前7)、二等奖(前3)获奖者,省(部)级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获得者或二等奖2项(第1)获得者,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第1)获得者或二等奖2项(第1)获得者,国家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前5)或一等奖(前3)或二等奖(第1)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前2)或二等奖(第1)获得者等。
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
(四)第4类人才
优秀教授(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优秀博士或博士后(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且满足下列2项之一:
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皖江学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重要人才入选者。
2.近5年的学术业绩满足下列(1)-(4)款中的3款:
(1)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
(2)自然科学类: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期刊论文被SCI、EI收录6篇;或者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或者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篇。人文社科类:以第一作者在CSSCI核心库来源学术期刊(以下简称CS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
(3)自然科学类: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前2名,或者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获得者。人文社科类: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类奖励一等奖前3名、二等奖前2名,或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获得者。
(4)自然科学类: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发明专利2项、或以第一作者出版学术专著1部。人文社科类:以第一作者出版学术专著1部。
四、人才引进待遇
(一)第1类人才
1.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2000万元,人文社科类300万元;
2.提供800万元-1000万元住房补贴;
3.薪酬待遇:年薪不低于200万元;
4.提供工作室及配套设施,在配备学术助手梯队和开展国际研究、交流等方面给予特别优惠;
5.配偶或子女(限一人)按相关政策安排进我校工作。
(二)第2类人才
1.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1000万元,人文社科类200万元;
2.提供300万元-500万元住房补贴,或按省、市房改政策提供160平米左右住房一套;
3.薪酬待遇:年薪120万元;
4.配备科研助手,提供工作室及配套设施;
5.配偶或子女(限一人)按相关政策安排进我校工作。
(三)第3类人才
1.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300万元,人文社科类100 万元;
2.提供100万元-300万元住房补贴,或按省、市房改政策提供130平米左右住房一套;
3.薪酬待遇:年薪50-70万元;
4.配备科研助手,提供工作室及配套设施;
5.配偶或子女(限一人)按相关政策安排进我校工作。
(四)第4类人才
1.科研启动费:自然科学类50万元,人文社科类20万元。
2.住房补贴:起点标准60万元,紧缺专业追加5万元,海外取得博士学位追加5万元,满足人才条件第2项(1)-(4)全部条款的追加10万元。
3.优秀博士(博士后)享受校内副教授待遇3年。
4.配偶或子女(限一人)按相关政策安排进我校工作:
①配偶或子女符合学校当年公开招聘新进人员岗位及资格条件的,优先聘用;
②配偶或子女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的,按照学校人事代理人员招聘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待遇,直接予以人事代理聘用;
③配偶或子女符合省直事业单位人员调动条件的,予以调入;
④不符合上述三类情况的,配偶或子女按照学校非事业编制劳动用工政策予以聘用。
五、联系方式
1.应聘人员请登录安徽建筑大学(http://219.231.15.87:8087/hire/hireNetPortal/search_zp_position.do?b_query=link&operaate=init&hireChannel=02 )注册并投递简历(建议使用IE浏览器)邮件主题:姓名+专业+毕业学校+学位+应聘学院名称+硕博英才网。
2.联系电话:0551-63828024
联系人:闵老师(来电时请说明是在硕博英才网shuobojob.cn看到的招聘信息)
邮政编码:230601
联系地址:安徽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紫云路292号,安徽建筑大学南区人事处
原文出处:
http://www.ahjzu.edu.cn/rsc/2020/0110/c5205a140124/page.htm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shuobojob@126.com。
微信公众号
关注硕博英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硕博社群
- 博士交流群:32805967
- 北京硕博交流群:290718865
- 上海硕博交流群:79953811
- 天津硕博交流群:290718631
- 重庆硕博交流群:287970477
- 江苏硕博交流群:38106728
- 浙江硕博交流群:227814129
- 广东硕博交流群:227814204
- 湖北硕博交流群:326626252
- 山东硕博交流群:53955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