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硕博英才网 > 医疗机构招聘 > 广东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免疫学领域2021年12月招聘高层次人才和专职研究人员启事

发布时间:2021-12-13 15:11信息来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一、单位及团队简介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始建于1835年,坐落于南国花城广州美丽的珠江之畔,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西医医院、中国西医学教育的摇篮、中山大学医科的发祥地,也是伟人孙中山先生学医及民主革命的策源地。百年栉风沐雨,秉承“博爱、崇德、求精、奋进”的院训精神,医院现已发展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并朝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建设愿景快步前进!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免疫学团队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宋尔卫教授领衔,整合免疫性肾病、风湿性疾病、免疫性气道及肺疾病等主要研究方向,携手攻克临床免疫学难题。

免疫性肾病方向:由肾内科杨琼琼教授牵头。已建成由中、高级职称为主的IgA肾病和狼疮肾炎临床和基础研究、慢性肾脏病综合防治团队。在IgA肾病方面,建立 IgAN 患者信息登记及规律随访、实时动态监测的信息系统,围绕IgAN疾病进展危险因素开展系列队列研究,揭示IgAN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为中国IgAN患者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坚实的依据和基础。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项基金10余项;作为主要参加者获中华医学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近年来发表核心期刊及专业领域核心SCI论文35篇,包括J Am Soc Nephrol、 Cell Death Differ、Am J Physiol Cell Physiol、Nephrol Dial Transplant等。在狼疮性肾炎从免疫耐受开展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著7篇,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和广州市科研课题10项。慢性肾脏病综合防治方面,围绕慢性肾脏病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制及新的干预纤维化的靶点开展系列研究,同时开展以营养治疗为一体的慢病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

风湿性疾病方向:由风湿内科戴冽教授牵头。风湿内科是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广东医院最强科室、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委单位、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风湿免疫联盟主席单位,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委单位,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华南地区排名第3,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排名第3、全国前20名。主要科研方向为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及痛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已建立国内最大的类风湿关节炎前瞻性随访队列,并有完善的临床病情评估及预测体系,对破骨细胞的免疫代谢及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恶性表型的调控机制有深入的研究。牵头制定了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强直性脊柱炎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联合口腔科、超声科、眼科和病理科,结合人工智能分析技术,建立了干燥综合征临床多学科规范化诊治平台。率先在国内倡导痛风饮食治疗的新理念,参与制定《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及2017年《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性疾病的多学科专家共识》。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2项、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7项、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项、广州市科技项目2项、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项目2项。4人获得“逸仙优秀青年医学人才”。

免疫性气道及肺疾病方向: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江山平教授牵头。呼吸及危重症医学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主要科研方向为支气管哮喘、免疫性肺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在支气管哮喘方面,对肺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哮喘慢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有深入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近年来发表专业领域核心SCI论著16篇,包括Nat Commun、J Cell Mol Med、Immunol Cell Biol等,最新研究揭示嗜酸性粒细胞胞外网状结构通过神经-免疫交互作用调控哮喘气道炎症,提出难治性哮喘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成果发表于Nat Cell Biol。在免疫性肺疾病方面,为广东省免疫性肺疾病联盟牵头单位,建立包括药物性间质性肺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免疫治疗相关间质性肺病等规范化诊治平台。

【专家简介】

宋尔卫院士:

(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他多年来坚持临床一线工作,并结合临床进行应用基础和转化研究,尤其对肿瘤微环境和免疫治疗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系列原创性学术成果,并提出肿瘤生态学说。他发现了微环境中多种具有促癌功能的免疫和间质细胞新亚型及其促癌机制,开拓了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分离鉴定了重要促癌细胞因子的受体及胞外DNA的膜感受器,揭示了微环境的免疫调控新通路;发现了一类新的具有信号传导功能的长非编码RNA等非编码核酸分子,丰富了免疫微环境信号调控网络的机制。这些系统性的创新成果为靶向肿瘤微环境及针对实体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与新策略,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研究成果在SCI期刊发表论著156篇,作为通讯作者在Nature (1篇)、Cell (3篇)、Cancer Cell (3篇)、Nature Immunology(2篇)、Nature Cancer、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Cancer、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Nature Communications (4篇)等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著多篇,并应邀为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撰写关于肿瘤微环境的综述。他的论文他引总数12012次。其中,16篇通讯作者论文他引超过100次,单篇最高达1458次。研究成果两次入选全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并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此外,他还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臻溪生命学者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日本癌症协会国际奖(JCA International Award)、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医学科学奖、广东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等。

杨琼琼教授:

(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肾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广东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分会肾病营养组副组长、中国医疗保健国家交流促进会肾脏病防治分会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慢性病代谢管理项目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协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终末肾脏病防治联盟执行理事长、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及血液净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肾脏病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血液净化学会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肾脏移植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临床病理专业组副组长等。广州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国际泌尿系统杂志》第九届编辑委员会编委、JASN中文版编委。参与制定国内肾病12余项指南,包括《肾活检病理诊断报告模式专家共识》、《慢性肾脏患者妊娠管理指南》、《中国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诊治的实践指南(2017版)》、《腹膜透析相关感染的防治指南》等。研究生国家级规划教材《肾内科学》第3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内科学肾脏内科分册》第2版编委。曾获得2018年第四届羊城好医生,2018年广东医院最强科室之实力中青年医生,2018年度“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2020年度岭南名医等荣誉称号。

戴冽教授:

(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风湿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中山大学教学名师。广东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五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委,广东省医学会粤港澳大湾区风湿免疫联盟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类风湿关节炎及痛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2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共发表论文241篇,其中在Arthritis Rheumatol、J Autoimmun、Rheumatology (Oxford)、Front Immunol等杂志已发表 SCI 论著62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32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2篇,5分以上15篇);国内发表论文179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155篇。

江山平教授:

(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内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临床肺科杂志》、《新医学》、《广东医学》、《实用医学杂志》编委。科学研究:江山平教授团队先后承担国自然课题10项;出版专著2本。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著8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

擘画新蓝图,起航十四五!为增强临床免疫学学科及团队实力,加快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免疫学团队现面向全球英才发出诚挚的邀请:加盟逸仙,共创伟业,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二、招聘学科方向

1、免疫性肾病方向:IgA肾病和狼疮肾炎临床和基础研究、慢性肾脏病综合防治

2、风湿性疾病方向: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痛风的临床及基础研究

3、免疫性气道及肺疾病方向:支气管哮喘和免疫性肺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三、招聘岗位及要求

岗位基本条件: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拥有较好的学术能力和学术背景,治学严谨,学风正派,师德高尚,团结协助。

1、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1)领军人才: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与此相当,或者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中青年杰出人才: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国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取得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年龄不超过40周岁。

(3)青年学术骨干: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年龄不超过35周岁。

2、临床学科人才

具备精湛的临床医疗水平,独树一帜的临床专业特长,获得行业认可;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造诣及影响力,取得突出的科学研究成绩。年龄不超过50周岁。

3、专职研究人员

(1)特聘研究员/特聘副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具有显著或较大学术潜力,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海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优秀博士后或博士,或具有海内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工作经历的人员。

(2)博士后: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海内外优秀博士。

四、支持与保障

1、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和配套支持待遇。包括逸仙学者津贴、安家补贴、科研启动费、研究生指标及科研助手配备等,让引进人才快速进入角色,立足高起点,开展高水平工作。

2、拥有健全的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院内设“逸仙临床科学家计划”、“逸仙名医计划”、“杰青优青培育计划”、“逸仙优秀医学人才培养计划”、“逸仙博士后双英计划”、“逸仙博士后后助计划”等人才培育工程,为人才来院后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3、提供“一条龙”优质人才服务保障。提供全面详尽的引进人才入职指南,全程专人陪同入职报到;提供整洁舒适的人才周转房;提供实力强劲的医疗健康保障;协助引进人才办理地方高层次人才认定及人才绿卡等;协助解决引进人才及其家属入户广州、子女入学及配偶安置问题,着力减少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曹老师,苏老师,宋老师

电邮:zseyrcgz@126.com

邮件标题注明:应聘某某岗位+本人姓名+硕博英才网

电话:86-20-81332326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07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人力资源部

单位官网:http://www.syshospital.com/

原文出处:

http://www.syshospital.com/article/18300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shuobojob@126.com。

微信公众号

关注硕博英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硕博社群

更多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