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师范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人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贵州师范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人才依托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一、项目介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二、申请条件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申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4.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5.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三、支持举措
学校为海外优青入选者提供特聘教授岗位、事业编制工作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科研经费、住房补贴。入选者参加贵州省高层次人才认定,享受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
1.聘任岗位:特聘教授,办理事业编制。
2.薪酬待遇:采取“一人一策”,实行年薪制。
3.科研经费:提供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启动基金。
4.学术团队:首聘期提供科研团队组建的条件支持,配备1-2名学术团队成员、每年3-5名研究生招生名额。
5.人才住房:给予具有竞争力的住房补贴。购买房产前,首聘期提供校内住房1套或租住学校周边住房1套。
6.配偶工作:按规定办理配偶事业编制工作。
7.子女教育:子女就读贵师大附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或协助办理就读贵阳市其他优质学校。
★对依托我校申报但未入选海外优青的人才,可按“一人一议一策”引进,引进待遇面议★
四、服务热线
1.政策咨询:贵州师范大学人事处
联系人:肖老师
电话:0851-83227076
邮箱:rsc@gznu.edu.cn(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硕博英才网shuobojob.com”)
2.项目咨询:贵州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处
联系人:邓老师
电话:0851-83227118
邮箱:3346964741qq.com(邮件主题标明为“姓名+应聘岗位+硕博英才网shuobojob.com”)
五、贵州师范大学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的前身——“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于1941年,是当时全国八所国立师范学院之一。1950年更名为“贵阳师范学院”;1954年教育部委托贵州省人民政府管理;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等,先后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是“国家级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划”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2690亩。设有26个学院、1所继续教育学院。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4万人,教职工255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56人,师资中有教授326人、副教授641人,有相关国家级人才计划人选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6人。获国家级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90余人次;获贵州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和荣誉称号240余人次。
学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涵盖哲学、文学、教育学、工学、理学等12个学科门类。现有4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7个贵州省区域内一流建设学科、2个贵州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II类学科(群)”、1个贵州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I类学科(群)”、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81个本科招生专业,56个“双万计划”一流专业(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1门省级“金课”。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有国家级教师研修基地、国家级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111引智基地、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志愿服务项目孵化基地(贵州)等国家级基地10余个;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教育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1个;有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天文研究与教育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40余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7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与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培养任务的院校,与美国中央俄克拉荷马大学合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音乐学专业,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共同举办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SQA-AD)和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共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特色专业。
学校历经八十余年奋进历程,代代学人以振兴国家、民族为己任,修身治学,培养培训了30万余名各条战线的优秀人才,逐步发展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大学,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原文出处:
https://www.gznu.edu.cn/info/1095/96755.htm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shuobojob@126.com。
微信公众号

关注硕博英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硕博社群
- 博士交流群:32805967
- 北京硕博交流群:290718865
- 上海硕博交流群:79953811
- 天津硕博交流群:290718631
- 重庆硕博交流群:287970477
- 江苏硕博交流群:38106728
- 浙江硕博交流群:227814129
- 广东硕博交流群:227814204
- 湖北硕博交流群:326626252
- 山东硕博交流群:539554015